考研3次,读博7年,英文奇烂,这个读书差到爆的放牛娃!竟是如今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……
来源丨 德国优才计划(ID:ToGermany)
有这样一个放牛娃,
他光考研就考了三次,
五年就能读完的博士,
他却读了整整七年,
好不容易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,
却因为英语太烂,
在国外上课啥也听不懂……
求学之路如此坎坷,
可见他真不是个读书的料。
但是如今,他却是,
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!
他,就是薛其坤
1963年12月,
他出生于山东临沂蒙阴,
这是个贫穷的农民家庭,
他从小就帮父母种田放牛。
父母对他的学习不太在意,
也没指望他能有多大出息,
没想到他竟在17岁时考进了山东大学。
大学本科毕业后,
他被分配到曲师大物理系工作,
一心想报考哈工大研究生的他,
开始边工作边考研,
没想到第一次数学只考了39分,
落败后他没有气馁,再次苦读,
结果再一次物理又只考了39分……
连续两次落败后,
身边朋友都劝他别固执了,
他却笑笑说:
“我是山里出来的孩子,
考不上不算打击。”
于是他又鼓起勇气考第三次,
这一次终于考上了中科院物理所。
可天资不聪颖的他,
还是比别人慢了好几拍,
别人5年就能读完的博士,
他却读了整整7年。
比别人笨,还比别人慢,
让他觉得前途一片茫然,
再加上当时他已结婚生子,
得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才行。
看着身边朋友纷纷下海,
他也犹豫要不要放弃科研生涯。
就在这时,他迎来了命运转折点,
1992年,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樱井利夫,
要从中科院挑选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,
而他被意外选中,
得到留学日本的宝贵机会。
樱井利夫
没想到,
他在日本的生活也很是曲折。
导师樱井利夫以严格著称,
要求他一周必须工作6天,
无论刮风下雨都得准时到实验室。
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,
他英语实在太烂,根本听不懂课。
更别说做实验了。
和他一起留学日本的同学,
有不少都打了退堂鼓回国,
他本来也想放弃,
却因为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主意。
他跟还在读幼儿园的儿子通电话时,
儿子用稚嫩的童音念书给他听:
“我是中国人,我爱自己的祖国……”
这句话猛地戳中了他的心脏,
他突然醒悟,他身为中国人,
就不能丢祖国的脸。
从此,他每天起早贪黑学习,
实在累得不行了,
就躲到厕所里小眯一会,
有时困的坐在马桶上都能睡上一觉,
这种身心备受摧残的生活,
他硬生生地撑下来了。
终于,1995年他取得了科研突破,
导师为他争取到到一个,
去美国做学术报告的机会,
这是个仅有20分钟的英语演讲,
但是对他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,
因为他的英语烂到了极点。
他就用最笨的功夫,把演讲抄下来,
一个一个单词不停地练习,
十遍不行就百遍!
演讲结束后,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,
就连他膜拜的学者,都表示很欣赏他。
1999年,他回到祖国工作,
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的他,
终于步入康庄大道。
先是晋级教授,41岁时又成为了,
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。
日本留学的经历,让他相信:
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
但努力是无限的。
所以他回国后仍然很勤奋,
每天早上7点就到实验室,
一直干到晚上11点才离开,
学生们亲切称他为“7-11”,
也曾暗暗跟他较劲,
和他比谁先到实验室、谁最后离开,
但这么多年来都无人能赢他。
他没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和周末,
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在330天以上,
年平均工作时间高达5000小时。
他这么拼命,
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:
科学发现只有第一、没有第二,
只有争分夺秒、没有退路。
这是他作为中国科学家,
肩上背负的沉甸甸使命。
除了专心科研,
他也没有忘记为祖国培养人才。
平时,学生不管在哪里见到他,
他总是会对学生咧着嘴笑,
质朴真挚,还很亲切,
学生们都说他是个“好人”,
可一旦遇到跟科研有关的事,
他就成了学生眼中的“坏人”,
严肃无比,要求近乎苛刻。
学生写报告,
一个标点符号错误,他都会挑出来,
操作仪器,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,
他都要求学生养成习惯,
做到闭着眼睛都能操作无误。
有学生写了篇学术论文,
他一看,这学生写得糟糕得不行,
于是他要求学生把这篇论文改10遍,
每改一遍存一个版本,
等全部完成这10次修改后,
再把这10个版本的文件用邮件发给他。
结果好家伙,这学生行动非常迅速,
第二天就把这10个版本发过来了。
他一看更生气了,
有好几个版本存盘的时间只差1分钟,
将近10页的一篇论文,
这学生竟1分钟之内就可以修改一遍,
肯定是敷衍了事。
于是他直接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,
和他一起一个字一个字地改。
他说:本着做一个老师的职责,
我想把我的学生,
也能培养成一个追求极致的人。
他相信,如果每个人,
都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去对待工作,
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。
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事情,
他还要求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,
这种其他导师根本不在意的品质,
他却将其看得格外重要。
他觉得科研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,
而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。
2008年,他开始带领团队,
开展研究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”。
而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”,
被公认为物理学界极困难的重大挑战,
世界无数科学家为此倾尽心血,
却都研究不出成果来。
长达4年时间里,
他也带着自己的团队,
不断尝试,不断失败。
1000个样品,反复测量,
一次次不顺利、调整,再测量……
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,
他仍然充满信心,
不停地给团队打气:
“全世界都试图攻克这个难题,
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!”
他知道,这不仅关系个人荣誉,
更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科研荣誉,
他必须要为中华民族尽一份力,
不能叫别的国家抢先了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
2012年,他提出界面高温超导,
2013年,又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。
他率领团队仅用4年时间,
竟然就攻克了科学史上这近百年的大难题。
他的实验成果一旦应用,
将大大提高电能的利用,
甚至会掀起科学风暴,
改变个个行业,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。
未来,超级计算机将可能只有iPad大小,
智能手机内存也许,
会超过目前最先进产品的上千倍,
除了超长的待机时间,还拥有无法想象的快速。
这项里程碑式的实验成果,
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。
美国《科学》杂志评价:
薛其坤结束了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年的探寻,
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。
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评价:
“这是诺贝尔奖级的发现”。
2016年,
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,
“未来科学大奖”结果揭晓,
他成功获得了“物质科学大奖”。
其他科学家一致认为,
他实至名归。
此次大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,
当他登上央视节目,
被主持人撒贝宁问如何支配这笔钱时,
他幽默地说:“会拿来改善生活吧。”
其实,他打算把这笔奖金,
用在学生身上,改善他们的生活。
现在,他已经成了清华大学副校长,
身上头衔荣誉无数,可在他心里,
他最喜欢的头衔还是“老师”。
从回国到现在为止,执教18年来,
他带出17位博士后,
72位博士和3位硕士。
在他的言传身教下,
他学生个个都追求极致,
许多学生成为了清华、北大、
复旦等国内高校的教授,
将科研的火种继续传承下去。
当然在他的学生中,
也有中途选择放弃,
最终去了别的行业发展。
一般导师都会恨铁不成钢,
可他却觉得:只要勤奋、执着、专注,
就不会在世上一事无成,
理想没有高低、贵贱之分,
只要学生真正做出一番事业,
他愿意衷心地祝福学生们。
现在已经50多岁的他,
仍然还没有停下脚步。
他还想为祖国继续培养更多人才,
让更多富有才华的年轻人,
投身到科学的旷野中发现更多迷人的风景,
让科学家成为人们的偶像,
让做科研,不再和贫困、枯燥挂钩。
他说:这个世界上的偶像有很多种,
不一定非要是唱歌、演戏,
每个职业都能成为偶像,
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,也可以变得多元化,
科学家,也能有光彩。
已经功成名就的他,
还在继续探索科研的路上奋斗着,
他说:“我想解决高温超导机理,
想在有生之年突破它,
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,很难,
不知道能不能圆梦,
但我会用剩下的日子,
不断朝这个梦想努力!”
所谓大学者,
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
有大师之谓也。
他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,
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,
有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,
他以知识的力量,
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,
这样的老师,这样的科学家,
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每个人,
去尊重、去崇敬、去追随的偶像!
——END——
合集收藏
语音教学合集
新闻英语合集
歌曲合集
美文合集
觉得不错,一定点赞呢!!!